涝河桥羊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吴忠市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暧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相对湿度53%,年均日照达2936.4小时,适宜养殖羯羊。吴忠涝河桥羊肉以分割肉为主,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其味鲜美。每100克吴忠涝河桥羊肉约含蛋白质11.1-13.3克、钙15毫克、磷168毫克、铁3毫克、热量307-367千卡。 [1]
2008年8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涝河桥羊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吴忠涝河桥羊肉以分割肉为主,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其味鲜美。每100克吴忠涝河桥羊肉约含蛋白质11.1-13.3克、钙15毫克、磷168毫克、铁3毫克、热量307-367千卡;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其蛋白质含量低于牛肉,高于其他肉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肉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镁和锌含量显著的超过其他肉类;胆固醇含量与其他肉类相比较低。如100克可食瘦肉中的胆固醇含量:羊肉:65毫克;牛肉:63毫克;鸭肉:80毫克;兔肉:83毫克;鸡肉:117毫克含有挥发性脂肪酸,使其具有特殊风味为许多人所喜食。 [1]
涝河桥羊肉 吴忠市利通区利通区地形地貌奇特,兼具江南水乡秀色和塞北大漠之雄浑,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似宝瓶形,大体由两部分组成,南部为牛首山和罗山山脉汇合而成的丘陵地带,北部沿秦渠、汉渠及黄河两岸一带,为黄河平原,除去丘陵地和河滩地外,整个土地分新灌区和老灌区两大部分,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1%和38%。上桥镇、郭家桥乡、金积镇属于老灌区内,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属于新灌区内。
吴忠市区水资源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及地下水,黄河穿境而过,境内流程28公里,全区平均年引水量6.89亿立方米,占宁夏引黄灌溉水量的17%。另一水系为苦水河(又名山水沟),贯穿境内54公里,为全区最大一条天然排水河,最大泄洪能力为80立方米/秒。
吴忠市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暧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相对湿度53%,年均日照达2936.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73.6天。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降水稀少而集中,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较长。年平均降水量193.4毫米,且多集中于7、8、9月份,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容易形成径流,年平均蒸发量2013.7毫米,是降雨量的10倍。 [2]
涝河桥羊肉 吴忠市回汉群众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肉羊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吴忠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基本形成了奶产业、牛羊肉产业、优质饲草种植加工等优势产业体系,是国家级转化型农产品“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1]
1989年,吴忠市民众在涝河桥下长达150米的公路两侧开展屠宰业。
1998年,吴忠市建成涝河桥牛羊肉批发市场。
2010、2011年,作为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贵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专用羊肉。 [3]
涝河桥羊肉 截至2008年底,吴忠市羯羊年总生产量30万只、2200吨。 [1]
涝河桥羊肉 2008年8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涝河桥羊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
涝河桥羊肉 涝河桥羊肉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吴忠市区上桥镇、郭家桥乡、金积镇、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等5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6°6′-106°22′,北纬37°30′-38°08′。 [2]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吴忠涝河桥羊肉产品的产地辖吴忠市区上桥镇、郭家桥乡、金积镇、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等5个乡镇。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宁夏地方品种滩羊,对1-2岁的羯羊经育肥后出栏。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场址应符合GB/T18407.3规定的原则,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周围无污染且便于防疫的地方,并充分考虑饲草料条件,并符合肉羊的生活习惯及当地社会自然条件。羊场周围3公里以内无化工厂、肉食品加工厂、皮革厂、屠宰场及畜牧场等污染源。羊场距离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距交通要道300米以上。
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5148的规定。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羊只个体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药物名称(商品名、有效成分、生产单位)、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用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商品名、有效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给药剂量、疗程等。肉羊育肥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或使用含有药物的添加剂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达不到休药期的,不能作为优质肉羊上市。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①凡进场屠宰的羊只必须经专用通道进入,驻场检疫员负责对进场屠宰的羊只、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②凡进场的羊只必须佩带免疫耳标,必须持有产地检疫证明。无免疫耳标、检疫证明的羊只禁止进场屠宰。待宰畜必须来自非疫区。
③检查待宰畜饲料添加剂类型、使用期及停用期,使用兽药种类、用药期及停药期,疫苗种类和接种方面的有关记录。
④检疫员对进场屠宰的羊只进行严格的临床健康检查,发现患病的牲畜一律不准进场屠宰,一旦发现有可疑一类传染病者,立即上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
⑤凡经上述程序检查合格的羊只进入待宰圈,进行12个小时的隔离、观察,无任何可疑情况出现方可屠宰。
⑥由检疫人员做好进场检疫记录,并对收取的检疫证明妥善保管,详细记录。
(5)生产记录要求:对养殖户所有羊只应准确、可靠、完整进行记录,要求有引进、购入、配种、产羔、哺乳、断奶、增重、饲料消耗记录;饲料、饲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记录;疫病防治记录;出场销售记录,并且最少保留3年。
按照《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强化对养殖基地的管理,通过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严格执行NY5032、NY/T5151、NY5030、NY5149、NY5147的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国家标准。
依照NY/T630-2002羊肉质量分级标准,包装规格为20-25公斤/箱,冷冻贮藏,全程冷链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