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人的种类繁多,按照作业对象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插秧机器人:可以自动化地完成插秧任务,提高插秧的效率和精度。
除草机器人: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区分农作物和杂草,进行精准除草,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例如,Hortibot能够自动识别并清除多达20余种杂草;德国农业专家研制的除草机器人可准确施用除草剂;菜田除草机器人使用摄像机和计算机组合装置,利用摄像机扫描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层层推进除草作业。
施肥机器人: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精确地施加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美国明尼苏迭州一家农业机械公司推出的施肥机器人,会从不同土壤的实际情况出发,适量施肥。
喷洒机器人:用于喷洒农药或其他液体,同样具有精准作业的特点。
收割机器人:自动化地完成农作物的收割任务。例如,智能割草机主要是协助完成割草工作,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外型美观小巧、噪音小的特点。
修剪机器人:对农作物的枝叶进行修剪,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例如,Rowbot机器人可以在玉米地中穿梭,修剪生长过快的枝叶。
采摘机器人:专门用于采摘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机器人。根据采摘对象的不同,采摘机器人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黄瓜采摘机器人、甜椒采摘机器人、浆果采摘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识别果实的成熟度和位置,然后利用机械臂进行采摘。例如,代号SW6010的浆果采摘机器人,能分辨果实成熟与否并将其从地面拾起;The Crops Solution机器人拥有鱼鳍状的手指用来收获成熟的水果;AbundantRobotics机器人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寻找苹果,然后迅速高效地进行采摘。
分拣机器人:对采摘下来的农作物进行分拣和归类,如大小分拣、品质分拣等。例如,英国西尔索农机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结构坚固耐用、操作简便的果实分检机器人,能够对不同的果实进行自动分捡。
伐木机器人:用于砍伐树木的机器人,通常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造林机器人:用于种植树木的机器人,可以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进行精准种植。
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专门用于采集林木球果的机器人。
放牧机器人:如澳大利亚发明的放牧机器人,能代替传统的放牧劳力(人或牧羊犬),它使用2D和3D感应器,且内置了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根据牛群的运动速度来赶着它们移动。
挤奶机器人:如剑桥大学奶牛场使用的挤奶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奶牛的挤奶工作,并对奶质进行检测。此外,挤奶机器人还可以自动收集、记录、处理奶牛体质状况、泌乳数量、每天挤奶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电脑网络上。
喂奶机器人:用于给幼畜喂奶的机器人,通常具有定时、定量喂奶的功能。
剪羊毛机器人:用于给羊剪羊毛的机器人,可以提高剪羊毛的效率和精度。
育苗机器人:用于自动化育苗的机器人,可以自动搬运、移植盆栽作物。例如,美国波士顿的育苗机器人由滚动轮胎、抓手和托盘组成,工作人员只要实现在触摸屏上设定地点参数,机器人就能感应盆栽,并自动把它们移动到目的地。
监测机器人:用于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的机器人。例如,Wall-Ye是一款用于监测土质和葡萄生长情况的小型轮式机器人;Vinbot机器人主要用于通过云端网络记录并分析葡萄园的整体情况。
多功能农业机器人:如Grizzly机器人,作为一个多用途的移动平台,配备不同装备能够让它完成各种繁杂的农活,包括化学除草、栽种等。
综上所述,农业机器人的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田间作业、果蔬收获、林木作业、畜牧养殖以及其他多个方面。这些机器人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