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动态 > 农业要闻 > 自治区农机推广站制定全区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指引

自治区农机推广站制定全区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指引

发布时间:2025-04-16  来源: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次数:

当前,正值玉米备播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质量,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制定了全区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指引,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一、耕整地

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翻耕深度应≥25cm,有条件的地区可施用农家肥。对高差较大的地块应推荐采用卫星平地机、激光平地机进行平地作业,平整精度≤2.5cm。播前整地宜早不宜迟,推荐采用高性能联合整地机,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镇压等多项作业。也可采用旋耕、耙耱、镇压分环节作业,旋耕深度≥12cm,整地深度≥5 cm,撒施基肥,利于提高整地质量和水肥高效利用。

(一)已耕地播前整地作业。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耕翻晒垡的地块,推荐采用高性能联合整地机及时进行整地镇压保墒作业。整地前,可按农艺推荐的施肥量采用有机肥撒施机或厩肥撒施机均匀撒施基肥。整地后,地表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

(二)未耕地播前整地作业。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未进行耕翻晒垡的地块,整地前,可按农艺推荐的施肥量采用有机肥撒施机或厩肥撒施机均匀撒施基肥,进行深翻后,可采用高性能联合整地机整地或带旋耕灭茬功能的联合整地机,进行灭茬粉碎和整地镇压保墒作业。整地后,地表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

(三)覆膜地播前整地作业。南部山区先覆膜作业的,前茬作物收获、残膜回收后,采用有机肥撒施机按农艺推荐的施肥量均匀撒施基肥,犁耙翻埋入土。推荐采用带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配套旋耕覆膜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覆膜作业。覆膜播种同期作业的,进行残膜回收作业后,采用有机肥撒施机按农艺推荐的施肥量均匀撒施基肥,犁耙翻埋入土。推荐采用带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配套旋耕覆膜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覆膜、播种作业。

二、播前准备

播前,结合整地进行播前封闭除草作业。

(一)品种与肥料选择。根据农艺推荐,选用经国家和自治区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中晚熟、宜机收的优良品种。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农艺要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肥料应为合格产品,流动性好,适用于机械作业。

(二)播期。根据当地气温、土壤墒情、生育期长短等因素确定适播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三)机具选择。根据各地种植模式和农艺选择适合的播种机具,推荐采用具有精量播种(如指夹式、气力式排种器)、复式多功能和带有智能化检测装置的高性能播种机进行播种,以提升播种质量。南部山区先覆膜作业的,推荐选择电动膜上精量点播机或手动式玉米点播器,尽量减少地膜损伤和膜孔错位率;覆膜播种同期作业的,推荐选择配有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及播种质量监测终端设备,能一次完成旋耕、起垄、施肥、铺膜、播种一体作业的复式机具作业。

(四)机具检查。播种前应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全面检查保养播种机,检查紧固部位是否紧固牢靠,各传动部位是否转动灵活,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安装是否牢固可靠,排种口开闭是否灵活,排种器转动是否正常,排种口开闭是否灵活,排种盒是否完好,并清理排种盒内残留种子或异物,确保机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

(五)机具挂接。玉米播种机一般通过三点悬挂与拖拉机挂接。挂接后,调整拖拉机中央拉杆和左右提升杆位置,使播种机机架在纵向与横向都处于水平状态,然后调整拖拉机左右限位螺杆(或限位链),使播种机横向中心线与拖拉机纵向中心线相重合。在播种作业时,调整拉杆,使播种机工作时达到仿形的效果。拖拉机悬挂播种机后有翘头现象时,需在拖拉机前加配重块,以增加拖拉机的纵向稳定性。电动膜上精量点播机自带动力,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

三、作业要点

(一)机具技术参数调整。正式播种作业前应根据播种机的使用说明书和当地种植农艺要求,调整播种机的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播肥深度等技术参数。等行种植行距55/60cm,宽窄行种植行距40/70cm,株距在20cm-25cm,播种深度5cm-7cm,施肥深度8cm-10cm。

(二)作业技术要点。正式作业前应按要求正确调试播种机,并进行试播,确认调试到位。勺轮式播种机作业速度不超过5km/h,气力式精量播种机作业时,应保持PTO输出转速维持在540r/min左右,风机压力60mbar-80mbar,作业速度宜保持在8km/h-10km/h。铺滴灌带播种作业时,应将滴灌带的头部固定住,注意观察滴灌带铺放状态,确保铺设的滴灌带长度满足支管间距的要求;其中,贴片式滴灌带铺设时贴片滴孔应朝上,滴灌带浅埋,覆土2cm-4cm。作业后,各项作业指标符合相关作业质量要求,不覆膜作业的,株距粒距合格指数≥90%、重播指数≤10%、漏播指数≤6%、播种深度合格率≥85%。覆膜作业的,株距粒距合格指数≥80%、重播指数≤15%、漏播指数≤8%、播种深度合格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