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动态 > 农业要闻 > 大棚会发电 贺兰县集棚顶式农光互补绿色种养循环让农业焕发新生机

大棚会发电 贺兰县集棚顶式农光互补绿色种养循环让农业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5-04-16  来源:贺兰县融媒体中心  次数:

  “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形式,利用农业大棚棚顶、建筑立面进行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综合系统工程。近日,位于贺兰县新平村的集棚顶式农光互补绿色种养循环的产业发展项目——宁夏贺兰县新平绿色种养殖循环及绿电标准化园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该项目将生态农业、绿色发电、数字化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在获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让农业不断焕发生机。

  走进贺兰县新平绿色种养殖循环及绿电标准化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大棚钢架焊接火星四射,光伏板安装紧锣密鼓,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往来穿梭,井然有序。该项目于4月4日开工建设,目前整体进度已达到25%,光伏部分及大棚骨架材料全部进场,棚顶式光伏部分桩基础全部完成,支架安装完成60%、组件安装完成10%,正在加紧施工中。“本项目预计4月30号进行全额并网发电,其他的农业棚内部分预计在7月份完工,目前正在做光伏的支架、大棚的龙骨架以及光伏板的安装。我们是一个绿色数智化的园区,以工厂化水产养殖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及鱼菜共生的产业模式,来共同为整个园区的提质增效打造示范样板。”宁夏贺兰工业园区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彦喆介绍道。

  据介绍,宁夏贺兰县新平绿色种养殖循环及绿电标准化园区项目,位于贺兰县新平园区,是一个集棚顶式农光互补绿色种养循环的产业发展项目,集温室大棚特色种养植、太阳能发电为一体,采用国有企业投资“搭台”,专业化民营企业“唱戏”的合作模式。总投资1.44亿元,总占地面积225亩,计划建设设施拱棚63座,附架12MW分布式光伏,建设工厂化高密度水产设施7万余平方米。区别于传统蔬菜大棚,该项目的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全部采用固定斜角方式,将多晶硅电池组件安装于同期建设的农业大棚屋顶南坡,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实现“棚顶发电、棚内种地”的双重效益。

  “我们的棚顶可以通过分布式光伏来产生发电收益,在棚内形成良好的发电基础的情况下,有一个能耗优势可以进行工厂化水产养殖,能够提供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的大棚是一个弱光棚,更适合水产养殖以及菌菇的养殖。棚内工厂养殖的尾水,可以作为有机的肥料来供大棚的蔬菜使用,预计整个项目的年发电产值在1000万左右,而棚内的产值大概也在1000万~2000万,相对于亩均产值是传统大棚的两到三倍。”王彦喆告诉记者。

  除了光伏发电外,该项目还全面施行数智化管理,智能温室大棚内配套水肥一体化、环境控制、信息采集、加热等现代设施装备,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管理,实现气候、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要素的精准控制,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生产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以数字赋能,实现“数字种植,云上管理”,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贺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