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德玉是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人。在他的年少记忆中,只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逢年过节时,母亲才会做蒸鸡。
一盘蒸鸡摆在面前,大块鸡肉和着土豆、面饼满满当当一大盘,黄澄澄油汪汪,鸡肉混合了土豆的浓香,外表酥嫩软糯,内里弹而不柴,鲜香有嚼劲。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冶德玉,经历过穷困,对吃肉打牙祭的日子记忆深刻,吃一次蒸鸡能回味好多天。现在不一样了,天天做、天天吃,总也吃不腻。
泾河水岸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每年夏天慕名来感受18℃清凉的游客络绎不绝,蒸鸡是每桌游客必点的菜肴。生活在六盘山脚下,开农家乐十几年,冶德玉一家人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一)
一方水土一方味。
泾源县位于六盘山腹地,深得大自然的造化。这里气候湿润,水质纯净,森林草原风貌独特,各类植物、中药材数不胜数。山林里散养的黄皮大公鸡肉质紧实,在添加了各类道地中药材做调料后,赋予了菜品更丰富的口感和层次。
泾源蒸鸡,有一段美好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一个老奶奶怀抱着家里仅有的一只鸡,来到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此时,同行之人因粮食短缺已是饥肠辘辘,老奶奶就将心爱的鸡宰了。可是,一只鸡怎能让众多的人都吃到呢?长途跋涉,可配的佐料也少之又少。老奶奶想了一个办法,把鸡剁成块和土豆丁拌在一起摊在面饼上,然后蒸熟。这种做法保留了鸡肉的鲜嫩多汁,同时肉味浸入土豆和面饼中,香气四溢。后来,老奶奶一行人落户泾源,蒸鸡从此成为当地人逢佳节、待贵客的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
蒸鸡制作手艺源远流长,传承至今。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蒸鸡的身份也在不断地“自由转换”——特色菜、家常菜、地方菜。无论食材的选取还是加工的方法,都充满地道的固原味。散养土鸡喝纯净无污染的泾河水长大,骨头中都透着鲜美;和鸡一同上锅蒸的土豆和小麦面,自带碳水的醇厚;包裹它们的调料,则散发着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的浓郁香气。一盘蒸鸡上桌,肉、菜、主食就都有了,既实惠又美味。正因如此,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蒸鸡也由特色菜化身家常菜,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动手做。
蒸鸡,是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给泾水河畔人们的馈赠,更是本地人款待外来宾客的必备之菜。
(二)
从小吃到大的蒸鸡,冶德玉和妻子李琴做得得心应手。
黄皮大公鸡洗净剁成块,用胡麻油、面粉、精盐、葱姜末、调料拌匀并腌制20分钟左右。土豆洗净去皮切成丁,再加上面粉、葱花等拌好备用。开水烫面,和成面团,擀成薄饼摊在笼屉上并锁边,以防鸡汁流出。最后一步,把拌好的土豆丁摊在面饼上,再把腌制好的鸡肉块摆上去。一切准备就绪,上锅蒸。
旺火将水烧开,再用慢火蒸50分钟,最后焖20分钟,蒸鸡就可以出锅了。
此时的蒸鸡,表皮的油酥面牢牢地包裹住鸡肉,鸡汁与土豆丁完美融合附着在面饼上,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蒸鸡的吃法十分讲究,称“一鸡两吃”。先吃鸡肉,然后将摊着土豆丁的面饼卷食,此时面饼吸收了肉汁和土豆的香味,呈半透明状,柔软筋道、口感丰富,配上野菜和酸辣汁一同入口,油润适口,咸中带鲜,别有风味。
2007年,随着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和旅游环线的陆续开通,依山傍水的冶家村人开起了农家乐,冶德玉是最早享受农文旅融合发展红利的村民之一。早年走南闯北跑运输的经历让他明白,不能让客人“来了就走”,要让他们留下来慢慢逛、慢慢吃。既要做好民宿接待服务,还要在特色小吃上下功夫。他和妻子用心研究做好蒸鸡这道“主菜”,鸡坚持选用散养鸡,拌鸡用的调料自家秘制,严格对待每一道工序。正是精益求精的烹饪方法,让他家的蒸鸡脱颖而出,备受欢迎。2020年,冶德玉被命名为固原市级非遗项目泾源蒸鸡代表性传承人。时隔3年,泾源蒸鸡又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三)
凉拌刺五加或蕨菜、洋芋懒糕、洋芋摊饼、地软包子、灰条菜包子……与蒸鸡一同上桌的,还有这些时令野菜和土味小吃,朴实无华却有滋有味,一如冶德玉夫妇的日常生活。2008年回村开农家乐之前,冶德玉已经在外面奔波了24年,靠着给别人开大车跑运输挣钱。对于现在安稳的生活,他很满足。妻子李琴精明能干、厨艺高超,农家乐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夫妻俩你唱我和,用心经营。
十几年下来,和冶德玉夫妇一样,冶家村的乡亲们和这个小村子的命运同起伏。依山傍水的冶家村让天南海北的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住了乡愁。乡亲们感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用心经营着生意,用心维护着这片山水。
冶德玉说,在冶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蒸鸡,都做得很好。蒸制与炒制、清炖最大的区别,就是能最大程度保留鸡肉的营养成分和本真味道,一如与它搭配的面粉和土豆——醇香、本真,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记者:李 慧 张永东 余一筱 李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