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动态 > 时政要闻 > 这些“开药”“卖药”行为是涉毒犯罪 ——解析惩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典型案例

这些“开药”“卖药”行为是涉毒犯罪 ——解析惩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6-25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次数:

  这些“开药”“卖药”行为是涉毒犯罪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禁毒办、公安局在该县杆洞乡党鸠村开展禁毒知识进苗寨宣传教育活动,帮助群众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图为民警正在向党鸠村村民介绍禁毒知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麻精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具有强大的止痛、镇静等作用,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药品种类,合法规范使用能极大增进病患福祉。但麻精药品也具有较强的致成瘾性和依赖性,一旦滥用,社会危害严重。近年来,在全国依法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下,传统毒品销售渠道日渐收窄,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被不法分子作为毒品替代物滥用的情况频发。今年的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在“国际禁毒日”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惩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负责人表示,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案件隐蔽性强、物质来源多样、社会危害大,证据运用和法律适用难点多。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从各地检察机关报送的优秀案例中甄选而出,将对各级检察机关办理该类案件起到指导、引领作用。

  该批典型案例共6起,涉案人员作案手法隐蔽,惩治打击难度大。涉案麻精药品的来源渠道涉及境外、医院、药店、个人等,其中部分案件的犯罪主体为医疗从业人员。在该批典型案例中,有的被告人认为自己是“卖药”而非“贩毒”,也有被告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仅是行政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为了提高群众对涉毒犯罪的认识,记者从该批案例中选择3起案例予以梳理解读。

  


  医生给吸毒患者开杜冷丁 未实际牟利依然构成犯罪


  刘某庭是某医院急诊科主任。2019年至2022年,刘某庭在未亲自诊查患者、未建立相应病历的情况下,利用麻精药品处方权多次向吸毒人员杨某洪开具麻醉药品盐酸哌替啶(杜冷丁)处方,或者将自己的麻精药品处方权账号、密码提供给杨某洪,任由其在医院电脑上开具杜冷丁处方,共计非法开具杜冷丁2846支。

  刘某庭非法提供麻醉药品案是湖南省怀化市首例涉麻醉药品失管涉嫌犯罪案件,案情疑难复杂且社会关注度高。湖南省怀化市检察机关成立专案组及时介入,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收集固定证据。通过调取刘某庭任职情况以及获得麻精药品处方权的书证等,证实刘某庭符合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的主体身份;通过询问被冒用的120余名病患、调取刘某庭与杨某洪之间联络及经济往来等证据,证实刘某庭主观上明知杨某洪系吸毒人员,在未实际牟利的情况下为其非法提供麻醉药品;通过调取涉案医院杜冷丁使用程序要求等书证、该医院2019年至案发期间杜冷丁使用情况、刘某庭开具麻醉药品的处方笺等证据,证实刘某庭违反规定向吸毒人员杨某洪提供麻醉药品。

  刘某庭及其辩护人提出,其主观不明知杨某洪是吸毒人员,其违反规定开具麻醉药品是行政违法行为而非犯罪行为。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在案证据,结合刘某庭的从业经历、相关证人证言、违法开具杜冷丁的数量、次数明显异常等方面分析认定其具有主观明知,且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能够得出唯一排他性结论。刘某庭明知杨某洪系吸毒人员,仍为其长期、大量提供杜冷丁,依法应当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3年2月17日,怀化市检察机关以刘某庭犯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依法提起公诉。2023年5月12日,该案一审法院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判处刘某庭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刘某庭不服,提出上诉。2023年6月27日,该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药店店员非法销售麻精药品 构成贩卖毒品罪


  2023年7月至9月,吴某芬、门某、石某玉在分别任某药店店长及营业员期间,明知曲马多复方制剂系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且该药店不具备第二类精神药品经营资质,在无医疗处方、未核实购药人身份信息的情况下,采用不在柜台摆放药品、拆除药品外包装、出具内容虚假的电子处方等方式,先后13次向吸毒人员销售氨酚曲马多片共计50盒。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曲马多复方制剂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曲马多复方制剂既是处方药品,也是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经营此类药品必须经过许可,并审慎审查购买人身份及购买目的等,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该案3名被告人均有10年以上药店从业经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知道麻精药品管理规定及氨酚曲马多长期过量服用能够使人形成瘾癖。从被告人出售药品的行为表现上看,被告人将药品存于库中,不在柜台摆放展示,每次售药时均拆除药品外包装,将药片分散装入塑料袋中交付购买人,且在不核实购买人真实信息、病历的情况下向同一购买人频繁、超量售药,并存在出具虚假电子处方掩盖对外售药的行为。综上,检察机关结合被告人的从业经历、明显异常的销售行为表现,认定3名被告人对于氨酚曲马多出售对象系吸毒人员具有主观上的明知。

  2024年3月27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吴某芬、门某、石某玉犯贩卖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2024年4月11日,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吴某芬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以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处门某、石某玉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数额不等的罚金。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冒用癌症患者就诊信息套购麻精药品 三人获刑


  2023年5月,刘某军通过他人与杨某军联系购买氨酚羟考酮,杨某军又通过他人与梁某刚联系购买氨酚羟考酮。2023年5月至8月,梁某刚使用癌症病人就诊卡在某医院套购氨酚羟考酮片66盒共计396片,并贩卖给杨某军。后杨某军将上述氨酚羟考酮片贩卖给刘某军。刘某军购得氨酚羟考酮片后,除部分用于自己吸食外,还多次向多名吸毒人员进行贩卖。

  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机关及时规范提取和固定相关证据,以证明涉案人员非法贩卖精神药品的主观故意。同时,引导侦查机关对涉案人员之间的通信往来、转账记录等证据进行核查、收集、固定,进一步查清涉案精神药品数量以及获利情况,重点收集被告人在明知氨酚羟考酮并非用于合法用途的情况下,将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从医疗机构套出,并出售给吸贩毒人员的证据。

  针对被告人提出的其是“卖药”而非“贩毒”,不具有贩卖毒品主观故意的辩解,检察机关重点围绕被告人获取麻精药品的方式、交易过程、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方面进行审查,认定被告人具有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梁某刚通过冒用其他患者的名义开具处方、购买取得麻精药品,后将麻精药品加价出售给杨某军,杨某军购得麻精药品后又加价出售给刘某军,刘某军将购得麻精药品贩卖给他人,造成麻精药品流转至吸毒人员手中并被吸毒人员作为毒品吸食、注射。3名被告人均没有经营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的资格,且其贩卖麻精药品均未出于医疗等合法目的,而是用于非法用途,具有贩卖毒品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亦符合贩卖毒品罪的构成要件,依法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3年12月7日,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检察院以犯贩卖毒品罪对被告人刘某军、杨某军、梁某刚依法提起公诉。2024年4月12日,靖边县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刘某军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以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处杨某军、梁某刚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