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动态 > 时政要闻 > 将外卖员群体从算法中解脱出来

将外卖员群体从算法中解脱出来

发布时间:2024-06-26  来源:刘诗麟  次数:

  从外卖平台发展而言,一味追求效率的管理模式不能长久,只有将外卖员从算法中解脱出来,实行更加精细、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让平台技术回归服务于人的本质,才是长远之计。


  你住的小区门口贴有“外卖车辆不得进入小区”的字样吗?有外卖员因此和物业公司打起了官司。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外卖员认为外卖员不能骑车进入小区不公平,因此经常与小区保安发生口角,还起诉了一家物业公司,引起社会对外卖员群体权益保护的关注。

  外卖员是负责给小区业主配送外卖的专业人员,为了能准时准点将外卖送达,外卖车辆进出小区往往是这一群体的基本职业诉求。但站在小区保安的角度来看,允许外卖车辆进出小区,可能会给小区居民增加不安全因素,于是选择对外卖员车辆“一禁了之”来隔绝风险。这就导致现实中外卖员与保安之间,时有矛盾冲突发生。

  然而,“外卖车辆不得进入小区”真的只是外卖员和保安之间的矛盾吗?实际上,外卖员在送单途中以平台方的规定为硬要求,不得不把追求配送效率放在第一位,而小区保安考虑的则是物业及其背后的业主需求,在执行工作中以业主利益为先,也就不会过多考虑外卖员的处境。因此,避免二者之间的冲突,让外卖员群体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更应看到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管理机制问题。

  在企业数字化管理的趋势下,以互联网公司为主要代表的企业开始启用算法技术运营平台、管理员工,外卖员、快递员等大多会在算法规制出的平台上接单工作,他们接到的订单越多、配送的速度越快,企业的收益也就更大。不可否认,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方便了消费者生活,为企业短时间内赚取了最大利润,但从结果来看,冷冰冰的算法却成为桎梏员工的手段,让劳动者承受了不小代价,技术服务于人的本质也被人们抛诸脑后。现实中,有外卖平台为了抢占消费市场,一再压缩送餐时间,从“30分钟内送达”到“15分钟内送达”,甚至提出“10分钟内完成配送”的要求,这迫使外卖员不得不与时间赛跑,不可避免地出现外卖员在大马路上闯红灯狂飙、因逆行引发车祸事故等情况。相关数据显示,与外卖骑手相关的热点事件中,由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

  也许有人会问,外卖员的工作这么辛苦还危险,为何还有人坚持呢?这是因为相比其他一些工种,外卖员这份工作入职门槛较低、收入较高,求职者在经过简单培训后很快就可以上岗。因此即使工作条件差,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在很多人眼中这份职业必须“咬牙”坚持,这也导致了现实中外卖员求职群体充足,许多企业基本不会担心人力问题,在追求劳动效率上也就越发肆无忌惮。尽管拥有“买方市场”的优势,但企业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否则到头来该解决的问题一个都躲不掉,甚至还会为此付出更多代价。比如近几年高温天气频发,外卖员因热射病被送入急诊等情况时有发生,倒逼企业不得不优化高温天气的管理机制,为外卖员群体提供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再比如围绕外卖员群体的争议频发,诸多矛盾纷纷指向外卖平台,导致企业因此声誉受损。

  从外卖平台发展而言,一味追求效率的管理模式不能长久,只有将外卖员从算法中解脱出来,实行更加精细、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让平台技术回归服务于人的本质,才是长远之计。比如针对“外卖员不得骑车入内”的规定,平台方可以进一步精细化区分派送区域,对这类限制外卖员出入的小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派单机制,并根据外卖员送货情况适当给予劳动补贴。从管理角度出发,平台方还应畅通外卖员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对他们的合理职业诉求主动加强了解,让外卖员群体能安心工作、安全送单。

  也要看到,外卖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群体,为他们营造宽松体面的职业环境,还需要有关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为外卖员送单路上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参考一些有益做法,有的小区物业为了方便外卖员工作,在小区大门外专门设置了自取外卖柜,或者外卖送到门口后由物业帮忙在固定场所暂放,等待业主来自行取件。这些做法不仅方便了外卖员送单,还不影响顾客拿取外卖的效率,不失为可行之举。消费者也不妨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对外卖员群体多一些体谅,少一些“催单”,遇到超时送单的情况时别急着给出差评,不妨多问一句为什么,避免在送单时间上过“卷”,也让外卖员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收获职业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