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强镇紧紧抓住肉牛产业市场回暖和补栏价格低的有利时机,以村集体为引领,大力推进肉牛补栏工作,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夏寨村,一批来自新疆喀什远方的“客人”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的肉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它们的“新家”。养殖户们忙着将牛从半挂车转运到货车上,再有序一头一头牵入圈内。与此同时,在杨坊村40多头来自中宁县的牛犊也在这里安了家。这批牛犊体型匀称、活泼好动,为杨坊村的肉牛养殖注入了新鲜血液。
连日来,吉强镇按照特色产业稳增总量、提升质效要求,紧紧围绕“补栏增量、降本增效”目标,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协调作用,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还在选购牛源、运输等环节给予帮助,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规划补栏计划,有效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和成本。
高同村的6位村民听闻内蒙古通辽市的肉牛品种优良,毅然决定前往选购。经过仔细挑选和多番比较考量,最终选定了心仪的肉牛。历时3天的长途颠簸,选购的肉牛顺利拉回了高同村。为了让这些新成员安全到家、适应新家,各养殖户们各显神通,场面既热闹又充满了生机。新补栏的肉牛都需要经过半个月隔离期。在隔离期间,养殖户们将密切观察牛群的健康状况,做好防疫和饲养管理工作。 此次肉牛补栏工作立足当前市场形势,通过村集体引领,不仅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也提高了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下一步,吉强镇将继续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让肉牛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记者: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