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垫料技术
发酵垫料技术是指将锯末、稻壳和秸秆等垫料经发酵后铺设到圈舍内的养殖层面或者养殖层面以下(漏粪板、漏粪网格)的一种养殖模式,在奶牛、肉牛、肉羊和肉鸡等中小规模养殖场均有使用。养殖过程中动物每天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均落入预先铺设好的发酵垫料上,通过内源微生物或外源功能微生物作用进行中低温好氧发酵,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稳定化利用。发酵垫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40%-50%,垫料厚度以畜种、养殖模式以及每天产生粪尿量确定,每立方垫料应添加(接种)功能微生物菌种0.3-1kg,配置垫料应先预发酵,发酵温度需经过60℃的高温区,预发酵周期控制在5-7天。发酵垫料上床后要根据不同模式采用覆盖或翻耙等方式调节水分,并通过增减垫料厚度调控发酵进程,发酵垫料厚度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发酵垫料使用一个周期后,根据氮磷钾养分富集情况和垫料腐解状况,确定是否更换垫料,更换的垫料可用于有机肥生产或作为农家肥直接还田使用。
典型案例:采用“微生物+发酵垫料”模式,牛棚屋顶采用隔气隔热材料,中间间隔布置透光板,沿四周砖砌发酵床,高出地面60cm左右,防止雨水渗入,严格实施雨污分离。同时使用发酵垫料场床一体化养殖肉牛,垫料因地制宜选择谷壳、木糠、锯末等廉价材料,首先在发酵床底部铺设一层谷壳或秸秆保障透气,再铺一层木屑增加吸水性,每层控制在10-20cm。将锯末、谷壳物料均匀铺设,并控制含水量。当垫料下沉5-10cm时,应及时补充新的垫料。使用一个周期后,根据氮磷钾养分富集状况和发酵垫料腐熟情况,更换新的垫料,更换下来的垫料直接作为农家肥还田使用或者生产有机肥,采用发酵垫料养殖模式,场内无排污口,无臭气产生,能够满足环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