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青山乡党委创新构建“靶向选苗、立体育苗、精准墩苗、科学用苗”四维赋能机制,着力破解村干部队伍结构老化、能力断层等突出问题,形成“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选苗”——建立三维识别体系。构建“组织推荐+多元举荐+智能筛查”立体化选才机制,通过乡党委政治把关、村民联名举荐等方式,激活本土能人发现渠道。依托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数据库比对分析,重点聚焦返乡创业青年、新型职业农民等6类群体,建立涵盖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群众口碑等维度的评估模型,切实画准个体肖像,建立55名村级后备人才库。实施“红黄蓝”动态预警管理,结合半年观察期跟岗表现进行优进绌退,实现优秀人才精准识别、实时入库。
立体“育苗”——打造双链培养模式。建立乡党校“必修+选修”课程体系,聚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经济发展等7大专题,设置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模块,让“好苗子”学得会、用得上。搭建“田间课堂+项目专班”实践平台,组织后备干部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滩羊产业提质等12个重点项目,在“揭榜挂帅”中挑重担、提能力、建新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运用大数据研判个人能力成长路径,针对性制定培养方案。
精准“墩苗”——实施三阶成长计划。创新“1+2+N”帮带体系,开展“周走访、月会诊、季评估”跟踪指导。“1”即1名乡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季度与村党组织书记座谈,了解后备力量培养情况。“2”即乡党建联系点领导和驻村第一书记,每月与帮带对象面谈,共同完善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N”即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代表,每季度开展后备干部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红色资金申报、评先评优挂钩,对连续两次考评末位的予以动态调整,切实考准日常表现、考出活力动力。
科学“用苗”——健全双向激励机制。构建“能上能下”用人生态,对在集体增收、基层治理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5名后备干部优先纳入村“两委”班子,对表现一般的2名后备干部予以谈心谈话并调整进入“观察期”。实施结构优化提升工程,将通过换届推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10%,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增长27%。开展强村富民行动,建立后备干部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不断增强造血功能,预计可带动全乡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5%以上,着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