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百科 > 种植技术 > 羊肚菌优质高产大田栽培技术

羊肚菌优质高产大田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5-10-14  来源:惠农网  次数:

导读:今天惠农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整个栽培过程主要包括七个主要环节:田地整理、菌种制备、播种,补料技术,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等主要环节。其中菌种制备、保育催菇是整个生产环节中的重点。

今天惠农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整个栽培过程主要包括七个主要环节:田地整理、菌种制备、播种,补料技术,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等主要环节。其中菌种制备、保育催菇是整个生产环节中的重点。

 

羊肚菌优质高产大田栽培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1)田地整理

 

田地整理包括选地、整地和棚子的搭建。

 

田地的整体要求土质疏松、利水,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可以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整地:根据地形按水势、风向进行整地。首先,将田间杂草及上一季遗留下来的农作物废弃物清理干净;其次,在翻耕之前,施撒生石灰或草木灰,起到调节pH值和杀灭土壤中杂菌、害虫的作用;之后,用大型旋耕机或农用翻耕机进行翻耕;最后,开沟起厢,以便排水和行人。

 

搭建遮阳棚:在处理好的田地上进行遮阳棚的搭建。南方地区可选用平棚,北方地区,风雪偏大,以拱棚为主。

 

2)菌种制备

 

菌种制备流程和常规食用菌类似,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注意把握时间,按需生产。避免菌种存放过程老化,活力降低。没有生产能力的基地优选口碑好、生产正规的菌种公司采购,避免因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生产受损。

 

3)播种

 

将菌种剥去袋子后,捏碎至直径1.0 ~ 1.5cm大小的菌种块;大规模生产时可使用菌袋粉碎机进行破袋处理。按照每亩300斤菌种量撒播于整理好的厢面上,之后覆土3-5cm。播种后,需要进行覆膜操作,起到保温保湿,并能适当通气的效果,给羊肚菌菌丝营造一个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

 

4)“补料”操作

 

在播种后大约一周左右,菌丝将长满厢面,形成“菌霜”,即无性孢子层;播种7 ~ 20d之间,将进行整个生产管理中关键的一步:外源营养的添加,即“补料”处理。按照每亩地平均1800个外源营养袋的标准均匀的扣放在厢面上。

 

羊肚菌优质高产大田栽培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外源营养袋的撤袋时间控制在出菇前二十天左右。此时,气温已经由前期的最低点开始回升,土壤内部的菌丝开始萌动。移除地膜,移走外源营养袋,完成撤袋、撤膜操作。

 

5)保育与催菇

 

播种之后的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做好保育工作对后期的生殖生长至关重要。这里面包括菌丝的发菌情况、长势。菌丝的健壮生长离不开合适的温度、水分和营养供给。因此,保育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栽培场地的温度、水分和营养控制。

 

催菇是羊肚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操作,催菇的目的是创造各种不利于羊肚菌继续营养生长的条件,使其在生理层面发生改变,进而转向生殖生长。主要包括营养、水分、湿度、温度、光线等刺激。

 

6)出菇管理

 

羊肚菌原基发生之后,要做好原基的保育工作。

 

原基发育后期至小菇形成阶段,注意保持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的调节,避免空气干燥和温度骤升骤降对菇子的影响。

 

7)采收和加工

 

当羊肚菌的子囊果不再增大,菌盖脊与凹坑棱廓分明,重量为整个生产过程中最重的阶段,肉质厚实,有弹性,有浓郁的羊肚菌香味时,即为成熟。

 

成熟的羊肚菌子囊果需及时采摘,若不及时采摘,极易造成羊肚菌过熟,商品性状质量下降。

 

注意事项:采摘后来不及销售的鲜菇要及时干制,可用烘干机进行干制。烘干彻底的羊肚菌装入密封的塑料袋内储存。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